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16的文章

教召有感

教召是教育召集的簡稱,什麼叫教育召集呢?在此為未服役或女性讀者們簡單解釋一下,所有義務役及志願役退伍的人稱之為「後備軍人」,平時上班,戰時可以動員召集編成後備部隊,而這些人退伍後,戰技自然會日漸生疏,為了日後萬一國家有難時,召集起來的後備部隊仍然能有戰力,因此平時就把他們偶爾召集入營,溫習一下戰技,這就是教育召集。根據兵役法規定,退伍八年以內的後備軍人,依國軍年度計畫,會接受教育召集,以四次為限。 原理雖是如此,但以往教召往往只是虛應故事,讓教召兵看看影帶混過一週就了事了,這種方式自然無法達到提升國防戰力的要求,只是平白浪費時間與金錢,因此自兩年前左右,國軍針對教召開始有新的政策,想讓教召實用化,筆者於是在兩年前被這樣的「硬斗」教召了一次,當時覺得改革後的教召還是有諸多不合理甚至愚蠢之處,甚至可說讓人生氣,不過當年考慮到後備司令部才剛開始改革,也就算了。 兩年後,又再度受召,這時不比兩年前是自由作家,就這樣被召走,老闆都快抓狂了,礙於國家法令,也只能乖乖奉命。不過,這也成了檢驗國軍進步程度的機會,經過兩年的努力,國軍教召到底有沒有實質的作用,還是只是更加擾民而已呢?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。 目前國軍將每一梯次教育召集人數減少,自兩年前的1000人左右,降到約700人之譜,這樣子教召5至7日下來,伙食費總支出約50萬元上下,加上薪資支出、衣物鞋子清洗、現職相關協訓人員人事成本等,每梯次教育召集成本估計約1000萬元(以上均只寫概括數字,以免洩露軍機XD),然而這還不是教育召集造成的所有損失,教召人員都是平日有職業的社會中堅,其中有的為中小企業老闆,有電子業主管,均被教召入營,損失的生產力,以2010年預估台灣人均GDP為17660美元計算,每梯次教召,損失的社會成本高達約新台幣700萬元,加上前述開支,總計1700萬元,耗費這樣大的代價,實在不能等閒視之。 兩年前國軍剛開始針對教召改革,初起步雖有缺陷也不好責難,但兩年後,每週一梯次下來,應該已經很有經驗,但如今對國軍教召的作法與成效來檢討,結果仍是不盡如人意,尤其是課程安排極為浪費時間而又無效率,對實質戰力的提升效果與開銷太不成正比。 首先,在課程的設計上就有根本上的嚴重問題,國軍教召自稱原則為「幹部練指揮,士兵練射擊」,此大觀念非常正確,但實際執行時,僅營部以上幕僚參與沙盤推演,連長偶爾參與,多數時間跟士兵一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