貿易戰整理
美中於7月6日互相對彼此的340億美元進口產品加徵25%關稅,美方7月23日再度端出第二 波,針對160億美元大陸進口商品加徵關稅,而此波關稅是否加徵尚未確定之際,美方又 拋出第三波制裁,高達2,000億美元進口商品,其中包括電機與機械零附件。第三波針對 高達2,0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10%關稅。後來上調到25%。 7月6日中美貿易戰開打,雙方互相對總值34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關稅。其中,中國對部分 美國進口汽車加徵25%關稅,亦即來自美國的汽車將被課徵高達40%的關稅。至此,美國汽 車基本全部被列入加稅範圍。去年中國進口125萬輛汽車,其中約28萬輛來自美國,金額 約131億美元,占中國汽車進口額的26%。 川普7月24日宣佈,將提供高達120億美元補貼農民所受的衝擊。美國2017年出口1,380億 美元的農產品,包括215億美元的大豆,這是最有價值的出口。根據美國農業部,中國2017 年就進口了123億美元的美國大豆。美國輸中國產品總值不超過1500億的規模。中國反擊則 瞄凖農產品——7月實施的中國反制清單中的545種商品,約91%為農業相關。 台灣時間今日中午12時01分起,美國對價值160億美元(約4927億元台幣)的中國進口商品課 徵25%關稅,而中國也立刻同等反擊。美國自美東時間周四凌晨12時01起,對279項中國進口 商品額外課徵25%關稅。此波課徵關稅項目包括半導體、化學製品、塑膠製品、機車和電動 機車等。 川普今年稍早宣布要對價值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課徵關稅後,先於7月6日對340億美元商 品課稅,今日完成剩餘的160億美元進口商品課稅。美方已啟動對中國大陸價值160億美元的 商品課徵25%關稅,預估受影響的產品增加到1千多項,中國大陸也同等反擊,針對數百項美 國商品課徵關稅,雙方你來我往受影響商品總額約1000億美元,占兩國年貿易額的七分之一 。 蘋果執行長庫克說,關稅最終會以消費者納稅的形式表現出來,並且導致經濟成長減速。 若對中國消費品加徵關稅,美國進口商首先要做的是轉向越南、印尼或亞洲其他地方採購。 美國消費大品牌像是Nike在亞洲都有生產,並不只在一個國家,因此會出現替代效應。 貿易戰帶來宏觀層面的風險,包括經濟成長放緩和貨幣匯率,很難量化。長期性的影響。 中國製造與東南亞等的價格優勢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