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匯業務及法規講座心得
外匯業務及相關法規講座心得
於2008年9月15日,聽了第一銀行的林莉璇小姐講解「銀行的外匯業務及相關法規實務」之後,讓我對銀行的外匯業務能有清楚的認識,也對衍生性金融商品及國際金融業務能有進一步的了解,也能夠分辦信用狀的分割轉讓和轉開的不同,以及瞭解目前各項外匯業務的管理法源與法規。
其中,在境外和境內金融業務單位(OBU和DBU)的內容中,讓我深思台灣從過去希望發展為亞太營運中心,但香港並沒有提出區域營運中心的構想,卻具備其高度自由化的條件,而新加坡亦以其穩定的政治環境、高行政效率、低稅率等政策,成為各國大企業設立亞太營運中心時的首要選擇,而台灣不論營利事業所得稅、個人綜合所得稅和遺產稅稅率,目前仍遠高於香港與新加坡。
另外,世界經濟論壇(WEF)2007年度的報告指出台灣的「金融市場成熟度」排名第五十八,其中「銀行健全度」從去年的第一百名退至一百一十四名。WEF 的報告也指出,政策穩定性、政府官僚缺乏效率、政府的不穩定性,是台灣商業活動的最大問題。經濟學者蓋格肯定台灣為一高度發展國家,但「金融市場」及「公共制度」是競爭力的黑點。然而,這樣是否能符合亞太金融服務中心的條件呢?或是亞太資產管理中心,以及台商與外商的區域營運總部的資格呢?
台灣整體排名雖只退步一位到第十四名,但亞洲卻退居第五,2007年首度被南韓超越,並殿後於亞洲四小龍,而我國過去擁有第二名的外匯存底,但於2008年初被印度超越,連亞洲的韓國、印度、上海等地區,也積極地朝亞太營運中心的目標而努力,為何他們能,而台灣不能呢?過去以來的響亮口號,本身不具任何意義,惟有新政府官員及國人的認知,去努力、去改變、去開放與去行動,才有可能於未來2016年達到633吧…
最後,我認為台灣不是不能,而是沒有去做,能夠提高競爭力的關鍵有很多方式,例如貨品、服務業及投資自由化、鬆綁金融法規、積極吸引人材、改善教育制度、改革公共制度(司法獨立改革、提高行政效率、改變貪腐印象、改善黑金政治等)、提高人民素質、改革輿論媒體、與國際接軌等等。方法可以有很多種,但是執行出來的成效與結果才是重點,深盼望台灣未來能走向亞太營運中心。
於2008年9月15日,聽了第一銀行的林莉璇小姐講解「銀行的外匯業務及相關法規實務」之後,讓我對銀行的外匯業務能有清楚的認識,也對衍生性金融商品及國際金融業務能有進一步的了解,也能夠分辦信用狀的分割轉讓和轉開的不同,以及瞭解目前各項外匯業務的管理法源與法規。
其中,在境外和境內金融業務單位(OBU和DBU)的內容中,讓我深思台灣從過去希望發展為亞太營運中心,但香港並沒有提出區域營運中心的構想,卻具備其高度自由化的條件,而新加坡亦以其穩定的政治環境、高行政效率、低稅率等政策,成為各國大企業設立亞太營運中心時的首要選擇,而台灣不論營利事業所得稅、個人綜合所得稅和遺產稅稅率,目前仍遠高於香港與新加坡。
另外,世界經濟論壇(WEF)2007年度的報告指出台灣的「金融市場成熟度」排名第五十八,其中「銀行健全度」從去年的第一百名退至一百一十四名。WEF 的報告也指出,政策穩定性、政府官僚缺乏效率、政府的不穩定性,是台灣商業活動的最大問題。經濟學者蓋格肯定台灣為一高度發展國家,但「金融市場」及「公共制度」是競爭力的黑點。然而,這樣是否能符合亞太金融服務中心的條件呢?或是亞太資產管理中心,以及台商與外商的區域營運總部的資格呢?
台灣整體排名雖只退步一位到第十四名,但亞洲卻退居第五,2007年首度被南韓超越,並殿後於亞洲四小龍,而我國過去擁有第二名的外匯存底,但於2008年初被印度超越,連亞洲的韓國、印度、上海等地區,也積極地朝亞太營運中心的目標而努力,為何他們能,而台灣不能呢?過去以來的響亮口號,本身不具任何意義,惟有新政府官員及國人的認知,去努力、去改變、去開放與去行動,才有可能於未來2016年達到633吧…
最後,我認為台灣不是不能,而是沒有去做,能夠提高競爭力的關鍵有很多方式,例如貨品、服務業及投資自由化、鬆綁金融法規、積極吸引人材、改善教育制度、改革公共制度(司法獨立改革、提高行政效率、改變貪腐印象、改善黑金政治等)、提高人民素質、改革輿論媒體、與國際接軌等等。方法可以有很多種,但是執行出來的成效與結果才是重點,深盼望台灣未來能走向亞太營運中心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