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0月, 2011的文章

人才危機有感之作

">        看了七月遠見的低薪風暴,台灣不合理的人才制度及待遇真可悲。低薪如何招才,更別說留才了…台灣面臨了人才赤字的危機,人才外流已是嚴重的問題,亦是流失台灣的競爭力。雖然人才往需要的市場流動是國際化下的正常現象,但外流嚴重就像鄉村青壯人口往都市移動一樣,這也是會造成台灣人才的空洞化。看到報導指出連大陸社會新鮮人起薪都超過台灣,真的令我十分驚訝。加薪幅度更是驚人,台灣薪資停滯,該如何是好?            ">台灣薪不如人,還有法規制度與環境、社會風氣導致吸引不了人才流入,外流所造成的人才短缺,薪資低廉竟是台灣競爭力因素,實在讓人不由得深感無奈的共鳴。台灣面對全球的競爭,公司也面對人才戰,人力資源上的競賽也是其中成功因素之一。可惜小公司之所以沒錢沒舞台,又沒發展的機會與建全的制度,人才進不來也留不住,更別說有好的未來…公司沒有良好的薪資待遇,低薪換得 ” ">薄利 ” ">,叫員工如何甘心為公司奮鬥?公司不支持員工,亦得不到合理的對待,賣命沒賣命錢,叫員工如何為公司賣命?         ">為公司打拼的員工,有時還會不被主管所賞識,員工努力卻得不到該有的尊重,如何能讓員工願意留下?雖然這些都是 ” ">人 ” ">及派系上的問題,也是公司文化、管理及制度上的缺失。誰會願意無酬為了工作加班,結果卻換得批評的心酸,不同工卻同酬,甚至努力沒有酬勞,最後只會造成劣幣逐良幣的結果。 ">        人是最大的變數,有好的制度與人才,才會有好的經營團隊。人才不怕競爭、不會怕沒績效,但怕公司 " ">沒競爭力 " ">。人都是會考慮未來的成長與舞台,其次才是公司的福利與調薪的影響。而薪資待遇也是非常重要的。雖然說公司老闆都知道,但不願意付出合理的薪資,卻想遊走法規之漏洞,甚至還多有低於最低工資,一味的刻薄員工,把員工當做柳丁來榨…所以才會導致員工離職或出走海外,公司內部員工流動率高…讓台灣面臨到人才的危機…或許台灣該開放、面對自由人才市場,給與員工適當的調薪了… ">  

何謂群聚效應

       群聚效應,源起於游牧民族時代人類相互合作求生存的本性。在一個社會裡面,一旦有一件新鮮事發生時,每一個人都希望參與,不願落後,自然發生一窩蜂的情況。這是最傳統、最古典的說法,這就是群聚效應。維基百科上的解釋是 群聚效應 ( Critical mass )是一個 社會動力學 的名詞,用來描述在一個 社會系統 裡,某件事情的存在已達至一個足夠的 動量 ,使它能夠自我維持,並為往後的成長提供動力。 這個令群眾行為轉變的數量,又叫作「臨界量」或「轉捩點」。 「臨界量」或「轉捩點」可受到社會因素影響,而這些因素很可能是:人數、關連度、社會內的溝通程度或其次文化。          群聚效應,意思類似於規模效應,意思略為不同。因 ” 規模效應 ” 偏重於規模大小 (size) ,而不同於 ” 產業群聚 ” ,即偏重於數量上的聚集 (cluster) ,這些群聚通常背後是有原因的。許多產業群聚現象的研究,有從社會學中藉用諸如信任、網絡、關係、或是資源共享等各項觀念解釋現象,或從策略管理與經濟學的角度探討產業群聚的效應。         很多的產業或產品的群聚,彼此之間具有互補或互相支援的關係,或是在策略上、競爭與合作上,常以集中生產、垂直整合或專業分工的群聚合作。產業的群聚使得廠商間以最有效率的選擇與適度的協調互助,積極發展產業供應鍵與價值,才造就了產業群聚的效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