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謂群聚效應
群聚效應,源起於游牧民族時代人類相互合作求生存的本性。在一個社會裡面,一旦有一件新鮮事發生時,每一個人都希望參與,不願落後,自然發生一窩蜂的情況。這是最傳統、最古典的說法,這就是群聚效應。維基百科上的解釋是群聚效應(Critical mass)是一個社會動力學的名詞,用來描述在一個社會系統裡,某件事情的存在已達至一個足夠的動量,使它能夠自我維持,並為往後的成長提供動力。這個令群眾行為轉變的數量,又叫作「臨界量」或「轉捩點」。「臨界量」或「轉捩點」可受到社會因素影響,而這些因素很可能是:人數、關連度、社會內的溝通程度或其次文化。
群聚效應,意思類似於規模效應,意思略為不同。因”規模效應”偏重於規模大小(size),而不同於”產業群聚”,即偏重於數量上的聚集(cluster),這些群聚通常背後是有原因的。許多產業群聚現象的研究,有從社會學中藉用諸如信任、網絡、關係、或是資源共享等各項觀念解釋現象,或從策略管理與經濟學的角度探討產業群聚的效應。
很多的產業或產品的群聚,彼此之間具有互補或互相支援的關係,或是在策略上、競爭與合作上,常以集中生產、垂直整合或專業分工的群聚合作。產業的群聚使得廠商間以最有效率的選擇與適度的協調互助,積極發展產業供應鍵與價值,才造就了產業群聚的效應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