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抉擇有感
看了商周的文章,何飛鵬的別錯失關鍵抉擇之文,真的百感交錯。可嘆難能可貴的人才無空間可發揮,有志卻不可伸、空嘆十餘年的流連,如當年杜甫一生漂泊,抑鬱不得志。能比喻的古代文人多的是,而現今不得志者更多,就我眼所見的不少。多半不是當事人能力不足,而是沒有放眼國際,不得以大材小用的屈就。
台灣長年環境不佳、薪資停滯、台灣不合理的人才制度及待遇造成了台灣人材危機,人才外流已是嚴重的問題。而且台灣市場小、企業的規模小
(其中,中小企業占99%) ,加上企業國際化程度低,更少見國際多角化的企業。這也造成了台灣的本土企業容納不下國際人才,國際人才在台灣小企業也難有舞台發揮。而稱的上2013年度全球前500大企業,台灣只有4家。其中,4家都是電子製造代工業。
台灣雖有很多老闆有識人之才,但拿的出國際級待遇的很少見。能聽的下建言的已難能可貴,更少有遠見、氣度、與格局。也多是靠人面的文化,親力親為的小老闆更多。只看見短利、沒有長期策略思考,公司也難有消受的起雄才大略計劃的本錢與人材。除搭配不了他的能力外,更沒有支援的國際將材與當地人材,如瘸腿的人行走,如何立足?
一個極傑出的工作者及專業經理人,他的能力就算在世界級的大公司,都有機會出人頭地。大材小用的屈就都能有一番作為,更不用說把雄材大略拿來創業,也許創出未來的亞馬遜、阿里巴巴。走上創業之路,也是一條關鍵性的抉擇。不論工作或創業與否,重點是如何把人生路越走越好、把企業從A到A+、把台灣做大、做出國際舞台。
人都會面臨人生一、兩次關鍵性的抉擇。然而,我們絕對要審慎評估好,把握青春、做出對的抉擇比努力更重要。除了可以到外面的世界追尋更大的成就外,選擇不離開台灣,也要有先有更好的規劃。許多從國外選擇根留台灣的人,選擇繼續在台灣努力創業,改變大家的生活,更立志於創造出台灣之光。雖有許多大材小用的屈就者,但也是為了生計。也是為了所愛的台灣吧…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