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宇宙暴脹論??
物理學家谷斯(Alan Guth)於1980年代在史大SLAC國家加速實驗室作博士後研究時,首次提出宇宙暴脹理論,修改傳統大爆炸(Big Bang)起源的部分理論。谷斯認為,宇宙並非像一顆火球急速擴大,而是從一個比原子還小的暴脹場,在幾乎無法測量的短暫瞬間急速暴脹,形成宇宙。谷斯現為麻省理工學院物理教授。
1980年代早期,俄羅斯物理學家林德修正谷斯所提出的暴脹理論,提出「新暴脹理論」。林德現為史丹福大學物理教授。
而來自台灣的史丹福助理教授郭兆林,郭兆林現任史大物理系與SLAC國家加速實驗室助理教授,也是BICEP2偵測小組的共同領導人。
郭兆林說,根據宇宙暴脹論,約140億年前,一種非常細微的暴脹場於10的負35次方秒內(即小數點後35個零)急速膨脹,開始形成目前的宇宙。理論描述,暴脹速度非常驚人,宇宙在一剎那間從一個原子大小,暴脹到整個太陽系那麼大。
郭兆林說,當他與研究團隊在南極上空探測到140億年前宇宙暴漲所產生的重力波痕跡,並證明重力波與「宇宙暴脹論」學者林德(Andrei Linde)所提一模一樣。
郭兆林說,最奇妙的是宇宙暴脹那一剎那,推力(kick)從何而來??????
有專家認為暴脹過程中產生重力波,可是根據理論,暴脹後宇宙持續擴張,暴脹時產生的重力波幾乎無法測到。科學家轉而尋找重力波留下的痕跡,即微波背景輻射。可是微波背景輻射已非常薄弱,科學家必須使用郭兆林設計的BICEP2偵測器,在南極觀測,才能發現重力波痕跡。
郭兆林研究團隊所發現的重力波痕跡,證實這種「新暴脹理論」的正確性???
Read more: 世界新聞網-北美華文新聞、華商資訊 - font color red font
問題:
產生重力波 一定是暴脤嗎?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