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台灣lab


談台灣lab


 


談台灣lab發展之先,建議可以看一本台灣lab的介紹,是2014年出版的書。我有拍照下來,不過因為要找內容時,發現之前我拍照的好多照片都手震、悲劇、照的不清礎…書又看完就還了,之後再補上書名吧。其中,有介紹日本全圖的lab發展。日本是有整體規劃且政策支持及依研究實驗專案計劃所成立的lab,每個lab的都各有不同的方向,不同的lab,卻具有大方向上、戰略上的整合性的研發培育中心


 


 


反觀之,台灣是代工之重鎮,台灣在電路版這塊是十分的優勢及強項,但是台灣卻沒有電路版的lab,日本卻有專門電路版的lab,即使台灣沒有使那些人材聚集起來,也能夠看遠見、商周等故事每期每期的說鴻海、某大間公司等等的人及工程師等出來喝茶,突然發想共同出來創業之類的佳談。政府也許知道,也許不自知,也沒有追求未來更加發展基礎的優勢。台灣lab發展三年了,工研院也三十三年了。看看我國新上任的政策白皮書中提及生技醫療、國防航太、綠能環保、亞洲矽谷及智慧機械等五大產業,將是未來4年發展重心。而這些東西,那個跟電路版沒有關係?生技?


 


 


北中南的政府機構育成中心都是有3d列印機、雷切機等資源。卻沒見到電路版的lab,但有很多沒有整合卻具有世界實力級的小工廠。連很多資深創業家及共同創辦人都得常開著車,就往北台灣工廠大本營去跑東跑西,想辦法克服生產及量產的問題。可是那些3d列印機光印出塑膠玩具的作品,而不是打樣或是集資等未來性的產品,那些有用處嗎?或許玩具產品可能也很有用,可以賣到全世界。而這我裡用"產品",不用商品,是因為連成為商品都不確定,可能還沒有辦法商品化。


 


 


如同我們有很多的專利,卻實際商品化機率不多。又加上很多東西卻受制於人及國外,有專利疑慮的問題。2014年adidas對UA的穿戴裝置提出侵權訴訟、2015年宣稱擁有第一件智慧衣IP的Sarvint(其IP由Georgia Tech獨家授權),而台灣電子化紡織材料很強,我在三年前在政府的成果展上有看到不少東西。上周上課要做作品,想要買電子化紡織材料,卻不是那麼地容易。一整天查了下來,以及我後續去查上市公司大廠的商品,以及每間新創公司的智慧型紡織品及原料。


 


 


有些東西可能我們maker也沒有辦法取得,有些跟本沒有上市賣,或是被特定廠商所獨佔。因為布料聽說可能是工廠1款只會做200套左右,只供給幾間廠商,為求獨特的特殊性,獨特到要特別去找。當然畢竟有些工研院的技術,連我都想買下來了,可惜我沒那個本事 。想要開發智慧性紡織品,即使有產品的想法,但如何去取得材料?




難到我要做出來衣服,然後用張紙說這個是要用那間的材料,且是因為這樣的用途,但這布料可能有專利性及稀少性,不確定是否能夠取得?即使是工研院的技術,賣出去了我也無法跟購入的廠商取得,即使打了很多電話也沒用,這個又是另一段故事了。而且八年前就知道有無線充電跟供電的技術了,卻無法用在智慧性紡織品上面找到,今天查國內我也還找不到相關應用的材料。國外不知道有沒有了?好吧…當我活在未來的幻想裡面好了,那要怎麼交作品出來?


 


 


另外,國外都有雲端平台可以做為物聯網的平台,我做出來的溫濕度展示機,卻不知道之後把訊號及資料丟去那裡處理才好,查了半天才知道國外有推薦的平台可以使用,還得去看一堆英文跟使用方法及程式碼手冊,查了原來有些人去年就有這樣的問題。如果我的東西要量產化,還得要請國人按照我的說明書,克服一下英文的操作設定一下才能夠物聯網到國外來操作使用,不然就是要幫顧客設定好‧‧‧



還不知道平台能提供我多久,該如何後續從平台獲利。物聯網喊了好幾年,都換了好幾任,政府不先做基礎,那些生技醫療、國防航太、綠能環保、亞洲矽谷及智慧機械,難道都要連去別國的雲端,把大數據給國外,甚至幫中國大數據嗎?


 


 


明明有好多事卻來零零總總的打了一堆廢話。雖然我是只是有大學時期的半年木工跟室內裝修經驗,跟2年前學了3d列印,之後買了一台3d列印機跟幾台機器被老媽罵說亂花錢的maker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
P_20160803_142540.jpg - 行動相簿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未來綠領人才

親身經歷!參加自媒體的 AI 應用課程與 Acer AI PC 體驗會後,我獲得的三大核心收穫與意外插曲

親身經歷!參加美光 Crucial 行銷 AI 課程的3大收穫與意外插曲